11月29日,我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在摩洛哥拉巴特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7届常会上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目前,我国共有43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居世界第一。
“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共涵盖44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每一项都是文化瑰宝,为进一步宣传展示这些非遗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说茶”特推出邂逅非遗好茶——“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相关习俗”系列专题。
此篇将聚焦黑茶制作技艺(千两茶制作技艺)。
千两茶制作技艺,是湖南省安化县传统技艺,起源于唐代,发展于宋代,清代时兴盛,并因制作时踩捆成小圆柱形,每支重量为老秤1000两,故有“安化千两茶”之名。
△图片来源:湖南省茶叶博物馆
千两茶制作技艺独特且历史悠久,其加工工艺不在于“制”而在于“炼”,技术要求高,劳动强度大,全程共23道程序。其主要步骤分为:
毛茶入仓
将初制后的毛茶进入独特仓储陈化,使茶品富集独特的菌香、提升陈化品质、加快陈化速度。
汽蒸
将毛茶称好后以食品级无纺布包裹,使用蒸气气蒸4分钟左右,将茶叶含水量控制在20%以下,将后续加工。
装篓
茶叶蒸好后,马上提包将茶叶放入篾篓中,动作必须迅速,勿使蒸气散失。此处的篾篓为花格状,最外层为楠竹、中间一层棕皮、最里层为蓼叶。楠竹起到固定的作用;棕皮透气性好,能疏散茶热、防潮除湿;蓼叶清新提升茶香。
杠压紧形
滚、绞、踩、压、锤,交替反复,直至成型。经验丰富、强壮有力的“杠爷”同时发力,喊着号子,交替进行,直至形成紧实大气的茶柱。
干燥
成型的茶柱置于晾架上,日晒夜露,自然干燥“七七四十九”天,吸天地之灵气,纳日月之精华,方成传世经典。
激发“非遗”活力,让世界共享“非遗”。千两茶制作技艺的传承与发扬,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坚守与创新。未来,千两茶制作技艺将会在全国乃至世界上大放光彩,为湖南省茶产业发展赋能。
△千两茶制作技艺图片来源:湖南省茶叶博物馆
来源:说茶ShowCha,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